[《習坎文摘》第36期]課堂不唱"獨角戲"
作者/來源: 記者 靳曉燕 發(fā)表: 2011-11-14 19:42:01 瀏覽: 13577 次
在王春易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們輕松自信地交流討論,他們才是真正的主人。
簡單的幾句話,就是一節(jié)課的引子。
隨后,主角是那些激烈辯戰(zhàn)的學生?!稗D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他們這天的議題。有詰難發(fā)問,有引證用據,有面紅耳赤,有劍拔弩張。
作為老師的她靜靜地站在教室一隅,分享學生們的暢所欲言,直言不諱。她們都清楚,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與高考無關。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十一學校生物教師王春易的展示課嗎?精彩的導入,流暢的過渡,難點如何突破,重點如何突出,精美的板書設計,所有一切待人欣賞的東西都看不到了。
人們看到的是下課后學生們開心地爭辯。而她展示的,是一位教師對高中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課堂,該如何成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實驗、合作交流的平臺。
課堂,可以是這樣
她是令人驚嘆的。
王春易的令人驚嘆甚至來自美國:一次在美國交流,課堂實驗用的化學品,沒有標名,還不好翻譯。于是,王春易拿起來聞聞,看看,隨手就在黑板上寫下這一化學品的分子式!
“我的女神啊!”美國學生驚嘆不已。
她擁有一顆完全沉醉于生物課教學的心——33歲就被評為特級教師,還是全國模范教師、省部級勞動模范。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而不是教師自我展示的地方?!卑殡S著學校提出“課堂成長”的理念,老師們重新思索課堂是什么?老師們要改變什么?
這對所有老師而言,都是一個挑戰(zhàn),無論他曾經是多么優(yōu)秀。不是學生不愛聽的課要改,不是成績不好的老師要改,而是每一個會講、愛講的老師都要改變自己的課堂。
“我太享受我的課堂。從頭講到尾,學生們太愛聽了,講得清楚易懂,成績也很好?!闭n堂,正是王春易揮灑的舞臺,為她帶來無數的榮譽和光環(huán),受到學生的喜愛,同行的認可。
但,轉變必須進行。形式化的東西一點點消退——曾經,太多的注意力引向導入、銜接、板書。而現在,最花心思的,就是問題。
“課堂的起點就是問題。整合原有的資源,網上的,書上的。如果他們思考的深度可能不夠,或者并不能包括這個單元中應該的思考,那么,我就要考慮,怎么展開那些問題,而這又不是強塞給他們的,是自然而然生成?!?br />
板書需要學生自己寫,千篇一律的課堂筆記需要學生自己整理,更多的實驗需要學生動手操作。
舍棄以“講”為主的課堂,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并不意味著老師的引退。
“學生們并不是自己學。當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老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幫助,對各種環(huán)節(jié)調控?!?br />
要編寫生物學課“學習規(guī)劃書”;要提前告訴學生,規(guī)劃好自己的學習;要組織協調小組的交流……
現在的課堂,王春易講的內容很少,而是提前將“學習規(guī)劃書”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學自研;到了課堂,學生便在老師的指導下分組進行實驗和探究了。
以前,無論老師的課講得多么好,學生可以選擇聽,也可以選擇不聽;現在不行,所有的知識都需要學生自主學習和在動手的過程中掌握,容不得半點虛假和懈怠。
學科教室就是不一樣
改變的,還有教室。
教室,成了生物學科教室。這是李希貴校長的一種智慧——2010年,學校對高中教室進行了改建,建設學科功能教室,把教學資源與學生的學習、老師的教學結合在一起。
學科教室從另一層面推動了王春易的課堂教學方式改革。
走廊就是學科的引領——樓道的墻上,全是學生制作的展板,有學生的專題報告,有生命科學的重大發(fā)現史介紹,有近十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的獲得者和他們的研究成果。
“看我們的布置!”王春易津津樂道眉飛色舞,像個剛被獎了棒棒糖的小學生。
教室里寬敞、明亮、舒適。所有的實驗器材都擦拭得一塵不染,一盆綠植、一個小物件,也都擺放得恰到好處。每節(jié)課上課前,王春易都會花費一些時間來布置教室,為的是讓學生在上課和做實驗的過程中更加方便、更加輕松。
書桌非常寬,平時是學生的課桌。需要小組討論時,只要前面的椅子一掉過兒,回過頭來,不需要拼接,馬上就成為一個小的“會議桌”;需要做實驗時,擺上儀器就可以進行;教室四周的柜子,存放著學生平時實驗的各種儀器和資料用書。
如何使用好這個教室?她組織學科組的老師準備了六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包括增加實驗,增加學生活動,提供大量的素材,讓學生動手。
實施兩周后,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按照這種方式,需要增加一倍的課時才能完成教學進度。怎么辦?能不能將單元內容進行整合,利用原有的課時量來進行整體規(guī)劃?
得到學校的肯定后,2010年9月26日,王春易正式開始了單元教學的變革。改變之前,她把教學的規(guī)劃發(fā)給各班的學生,培訓了各班的課代表,并和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了正式面談。
第一個單元結束后,反饋的信息出乎預料。本來預想學生成績可能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下滑,實際情況是不僅沒有明顯下滑,而且是跟以往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這更加堅定了她進行單元教學的決心。從分子到細胞、從遺傳到進化、從穩(wěn)態(tài)到調節(jié),她的課堂全部是大單元教學,這不僅完成了教學內容,還節(jié)省出不少時間,增加了小組合作、探究實驗等。
“現在的課堂能給學生多一些時間去研討和做實驗,對學好生物是很有幫助的。高考成績對學生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要讓學生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成為具有生物學素養(yǎng)的人?!?br />
學習,原來應當如此
在王春易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正經歷一場學習的革命,也開始重新審視一位好老師的標準。
“來到這個教室,學會生物知識僅僅是最最基本的要求,我們真正要學習的是一種學習的素養(yǎng)和對人生的態(tài)度。我想,‘真正的老師’也就是這樣的意思吧,時時刻刻指引著我們向著更遠更高的地方走去。”這是許多學生相同的感受:生物課總是充滿著激情與活力,接受知識的同時享受著學習的樂趣。
“講給別人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讓討論成為一種常態(tài)!”早已成為深入學生內心的提醒。
討論的積極性逐漸調動起來了,有時在課堂上甚至吵起來了。王春易也跟著激動,給他們拍下一系列的照片,還繪聲繪色地給其他老師描述,激動時眉飛色舞,手舞足蹈……
隨著自主學習深入,學生不僅接受了這樣的學習方式,而且還不斷提出建議,參與到教學的管理中來,他們自主學習意識越來越強,這讓王春易老師興奮得不得了。
主動閱讀基本成為學生的習慣,整理筆記的工作也不再令人頭疼,學生越做越好。有列表的、有繪圖的、還有圖文并茂的。同一個內容,能用這么多的方式展示出來,她就拿著到處炫耀,“你看!你看!真好!真好!”
學生們制作了多種多樣的果酒、果醋,更是將自己親自釀制的果酒帶回家讓父母品嘗。
生物課變得充滿感動和溫情。
“她只是醉心于她的世界。我們的走廊、我們的實驗室、我們寫的書、我們的孩子……幸福,洋溢著。連帶她周圍的人?!闭Z文老師黃娟詩情地回憶,“她視力好。遠遠的,一個學生走來了。高高的,她抬手,輕笑,細喊:‘你好!’對方錯愕,展顏,飛奔,擁抱,定格——很久,很久以后,那種溫溫的,暖暖的,氤氳著的水汽,發(fā)酵,蒸騰?!?br />
“她是輕盈的。就像她的學科一樣,她昭示著生命的本真、單純、豐富、美麗、快樂。那是久違的天籟?!?br />
(選自《光明日報》201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