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第16周國旗下講話]良好習慣伴我行
作者/來源: 高二(14)班 黃政鑫 發(fā)表: 2010-12-15 22:41:49 瀏覽: 8522 次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二(14)班的黃政鑫。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良好習慣伴我行”。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那么對于個人來說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文明素質(zhì),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文明素質(zhì)時,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zhì)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新加坡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因為有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大多數(shù)都發(fā)生在中國大陸游客身上。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報道,在國慶節(jié)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有的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jié)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nèi)、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nèi),食品袋、方便面盒隨處可見。學校明令禁止攜帶一次性飯盒進校,但是一些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隨意攀爬護欄,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學習文化知識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而事實上,行為習慣恰恰從本質(zhì)上展現(xiàn)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zhì)。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里,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wèi)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huán)境。相反,如果我們養(yǎng)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氛圍就一定是溫馨的,輕松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F(xiàn)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良好的的習慣既能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也能完善我們自身的道德品質(zhì),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zhì)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xiàn)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shù)事例表明,走向事業(yè)輝煌、開創(chuàng)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思想品質(zhì)和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過一句箴言:“面必爭,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
要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nèi)w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那么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huán)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