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 高俊 發(fā)表: 2013-01-14 10:06:11 瀏覽: 20364 次
課題負責人:高俊
課題組成員:高俊、吳銳、朱佳珍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有效教學是全國各地實施新課程改革所追求的教學效果。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fā)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從科學與實證取向教學論的角度看,“有效教學”的研究都必須明確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帶領學生去哪里?(教學目標的設置)
怎么帶領學生去那里?(教學策略的選擇)
怎么確定學生已經(jīng)到達那里?(教學結果的測量)
怎樣帶領學生去那里?這是有效教學的組織形式,是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并整合教學策略,實施教學過程,達成教學目標的環(huán)節(jié)。恰當?shù)慕虒W策略、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是保障教學效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茖W與實證取向的教學論強調在決定采用哪種教學策略之前,先做“任務分析”: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水平,分析教學內容中的“學習類型”,明了學生從起點到終點所需要滿足的內部和外部的條件。
本課題旨在立足校本,探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的有效利用的一般模式和具體實踐,將相關教育教學和心理學的理論、模式付諸我校地理學科教學實踐中,構建我校地理學科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組織模式,以促進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檢測教學目標制定的合理性、科學性及可操作性等。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界定的三次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以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的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以知識結構構建、達標檢測、學習反思為主的知識構建環(huán)節(jié)。
基本內容:
1、不同教學內容的學習方式的有效選擇及實踐檢驗: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的結果主要是獲得“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識),智慧技能是以概念的掌握為核心的,具體概念和抽象概念、程序性知識的獲得和形成是有效能不同的學習方式的。確定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類別,選擇并通過實踐驗證效能較高的學習方式,保證教學的有效。
2、自主學習的任務給定形式、學法指導及督促管理:自主學習如何開展?為確保其有效性應如何督促和檢測?這些問題是保證三次學習的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有效的關鍵所在。就其核心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內因的需求,內因的需求靠外因條件予以激發(fā),因此如何構建情境?如何設置學習任務?輔以何種形式的學法指導?履行怎樣的督促和管理程序?才能達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我們必須研究的問題。
3、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情景、問題、實施途徑設計:哪些內容是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來有效高效地達成學習目的的?采用哪種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實施方法和過程最恰當?構建何種學習情境和設計怎樣的問題才能滿足學生從起點到終點所需要的內部和外部的條件?這些探究才可能保證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不流于形式。
4、導學案的編制:導學案是實施三次學習的載體,我們初步構建的地理導學案的結構是“課前預習”、“課堂探究”、“每節(jié)知識結構構建”、“達標測試”、“學習反思”等五部分。本研究主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預設性設計相關內容,通過教學實踐檢測其結構、內容的合理性,并根據(jù)根據(jù)教學實踐的反饋信息進行修正、調整,使其滿足教學目的的達成及實施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最終形成可在本??梢猿掷m(xù)使用的結構和方法體系,具體內容可更新的地理導學案。
5、高中地理不同課型的三次學習模式:根據(jù)地理學科特點確定基本課型,確定不同課型的三次學習模式及實施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研究重點:
1、導學案的編制:導學案承載學習素材、學法指導以及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保證學習效能,便于對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的督促和管理;呈現(xiàn)課堂學習的情景、材料、探究主題(問題),便于學生閱讀、探究,減少課堂時間消耗,且便于保存;達標檢測試題、知識結構構建框架和方法指導、學習反思空間呈現(xiàn)其中,利于學生一本多用,且利于檢查、督促和適時指導。
2、不同學習方式的組織和實施流程:有關學習的方法、模型很多,哪些才是地理學習真正有效、高效的?對地理的哪一部分的知識學習和認知發(fā)展有效?一節(jié)課或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習單元)的學習方法如何組織和實現(xiàn)?這些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實效和效能。
研究難點:
1、不同學習方式的組織形式: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地域性的特點,地理現(xiàn)象和過程產生的長時性等,使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缺失可供觀察的直觀對象和主體,學生學科知識的缺陷會導致分析問題缺少相應的知識儲備,這樣導致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材料僅限于文本材料和圖表材料,勢必會導致學生學習內部條件難以促動,這樣使得實施難度大,且難以獲得真實的研究反饋信息。
2、高中地理不同課型的三次學習模式:地理學科的課型如何劃分才算是科學的?學生對區(qū)域環(huán)境特點的直觀感知的儲備的差異性對學習產生的障礙如何克服?學生基本的理科知識的缺失對學習模式的負面影響如何解決?這些成為本課題該方向研究能否得出較為準確的結論的制約條件。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
1、課題研究步驟
理論學習內容:
建構主義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靳玉樂主編的《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張春莉編著的《學會思維》
美國安奈特·布魯肖,托德·威特克爾編著的《改善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50個方法》
美國芭芭拉·明托編著的《金字塔原理》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主編的《有效教學》
華中師范大學李家清教授主編的《地理課程與教學論》
2、課題研究計劃
高一上學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1的導學案的編寫、試用檢測及修訂調整工作,并在反思總結的基礎上制定編寫高中地理必修2導學案更合適的方案。在反思總結的基礎上形成課題研究的個案成果。完成世界區(qū)域地理(寒假作業(yè))導學案的編寫,該導學案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為核心,同時,落實世界區(qū)域地理事實,提升應用必修1的知識分析說明世界區(qū)域自然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能力。
高一下學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的導學案的編寫、試用檢測及修訂調整工作,并在反思總結的基礎上對高中地理必修1導學案進行再修訂。在反思總結的基礎上形成課題研究的個案成果。完成中國區(qū)域地理(暑假作業(yè))導學案的編寫,該導學案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為核心,同時,落實中國區(qū)域地理事實,提升應用必修1、必修2的知識分析說明中國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能力。
高一學年結束:認真反思總結,形成本課題的其他預期研究成果。
五、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預期主體成果(基本成果)
導學案:高中地理必修1導學案、高中地理必修2導學案、世界區(qū)域地理(寒假作業(yè))導學案、中國區(qū)域地理(暑假作業(yè))導學案
校本教學資源庫:教學課件、地理必修1和必修2教學用的文本資料、地理必修1和必修2教學用的圖片及視頻資料、可供學生實地考察的基地(力爭)。
2、預期個案成果:三次學習課堂教學案例實錄、三次學習教學反思、導學案編制個案反思等。
3、預期理論成果:學生自主學習(預習)方法指導及督促管理方式;不同課型的課堂探究組織形式(典型教學案例);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與評價的方式;知識結構構建與學習反思的引領方式和方法等。